從台北大稻埕到倫敦夜店街頭,兩位台灣設計師——郭瑋與Iris Yang——以截然不同的語彙,描繪屬於自己的時代與信仰。郭瑋透過部落神話與文化象徵,打造INF的詩意時尚宇宙;Iris Yang則在次文化與性別流動中,勾勒身分與風格的曖昧邊界。而他們的個人軌跡也映照出台灣設計在世代遞嬗之下,如何在文化、商業與自我之間,織就多重語法的時尚面貌。
INF設計師郭瑋|展翅飛越文化疆界
倫敦時尚舞台上,一場以「烏鴉」為靈感的《RAVEN》時裝秀悄然展開,來自台灣設計品牌INF的這場秀,不僅展示了品牌創新設計,更是其對於文化、身份與時尚間的深刻探討。「這次在倫敦的秀,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第一場正規的時裝秀。就像一場長途飛行,我們從台北出發,把熟悉的文化轉譯為一種國際語言。」郭瑋在臺北時裝週大秀前接受了採訪,穿著整身黑色INF服飾的他,無疑是自己品牌的最佳代言人。來到INF位於大稻埕的的工作室,二樓工作空間散放著服裝草圖、布樣及胚衣,因忙碌而略顯疲憊的他,提及那場未能於現場參與的倫敦首秀,疲倦的雙眼如陽光下閃閃發亮的亮片珠飾綻放了光芒。
INF設計師郭瑋|烏鴉的象徵:從魯凱族到亞瑟王
「烏鴉對我來說是一種具有豐富面向的特殊存在,它既可以是晦暗的、也可以是慈悲的。我覺得這跟我們作為亞洲設計師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有些共鳴——我們必須在東方與西方之間找到說話的方式。」 INF倫敦首秀以這種神秘且在不同文化中擁有豐富象徵的鳥類為主題。在魯凱族的傳說中,化身為人類的烏鴉會照顧孤苦無依的孩子;而在英國傳說,也曾有亞瑟王(King Arthur)變身為渡鴉的傳說。除了與其自身的連結,郭瑋更希冀能以豐富的面向呈現在國際市場引起共鳴。
INF設計師郭瑋|獻祭青春於品牌的執念
從大學時期創立了INF,到現在將品牌拓展至歐洲、美國和中東市場。官網上更有六到七成來自國外的客群。定期於倫敦舉辦快閃店的他,接觸了世界各地的買手、高消費客群。他也發現海外消費者對設計背後故事的興趣,而這樣的反饋也成為他持續創作的養分。 「有一次,一位顧客聽完我們以『海女』為靈感的創作故事,回去特地寫信來說:『我想更了解這段文化。』我才發現設計真的能成為文化的橋樑。」從2022年秋冬與台灣在地插畫藝術家周依合作印花,或者在這次臺北時裝週大秀與格蘭菲迪的合作,從未停下探索腳步的他,也計畫將品牌擴展至香氛、家飾品、燈具或沙發等生活產線,讓消費者能更全面地感受品牌價值和文化。「我不希望INF只是一個品牌,而是一種日常生活中持續共鳴的存在。」郭瑋如此說道。
身為經歷了六、七代更迭的台灣設計師,他也觀察到台灣時尚產業在各環節和定位上仍有進步的空間,例如:缺乏專業買手制度,導致產業難以系統化發展。「我們這代的角色有點像拆解者——我們要拆解過去的脈絡,然後拼出新的可能。國際時尚圈的遊戲規則,我們也才剛剛學會。這是一場馬拉松,不是一場衝刺。」他表示,雖然台灣設計師已經經歷了六、七代的更迭,但真正瞄準歐美市場的設計師是在他們這一代才開始。但除了政府、政策的協助,他也不忘呼籲台灣人應該更自由地表達自我,不要被潮流或大數據所綁架。
Iris Yang|次文化黑夜中找到自我輪廓
當Lady Gaga以極具舞台張力的造型現身鏡頭前,觀眾無不屏息以待。而對於她的粉絲「小怪獸(Little Monsters)」來說,那不僅是造型的現身,更是風格信仰的現形。而在她全新專輯《MAYHEM》中暗黑造型的領飾,便出自於Iris Yang這位來自台灣的獨立設計師。「你得找到自己的群體,然後與他們一起活著。」Iris說道。而Lady Gaga也在近期出席音樂節目演出時,再次穿上了她就讀LCF(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時所創作的無性別紗裙洋裝。它們就如同Lady Gaga的音樂與表演一樣,以其關於邊界、異質與自我辯證的獨特姿態感招著它的群眾。
在倫敦與台北、傳統與反叛之間的經緯線上,有一種張力遊走其中,而那正是Iris試圖以服裝語彙來捕捉的。「實話是,我從未想過要創立自己的品牌。」Iris笑道。畢業於倫敦時裝學院(LCF)男裝設計科的她,原本只想為一間心目中認同的時裝屋貢獻其心力。但突如其來的疫情中斷了實習與職業規劃,卻也意外開啟了她的創業旅程。當時的她,僅將幾件作品商借給友人,卻發現許多人渴望穿上這些充滿個性、無性別的服飾。在需求與創作之間,她看見了可能性,也萌生了某種渴望和責任感。
Iris Yang|一座城市的反叛魂,孕育出服飾的骨肉
相較於台灣或巴黎的教學方向,倫敦的教育體制並不特別標榜製衣技術之優越。這樣的風氣也刺激了學生更無懼、大膽地進行嘗試。「在這裡,老師不會逼你學技術,他們更在意你想說什麼。」這種放任式的自由也讓她接觸到了一個她稱之為「家」的次文化全層。倫敦的街頭、地下與夜晚,便成為她品牌及美學的生成地。她曾因教授一句「你的作品像Camden Market裡的便宜貨。」而動搖信念;如今卻明白:所謂邊緣,也有可能成為風格的邊界。
創業絕不是浪漫的旅程,尤其在全球經濟低迷、服裝產業變化快速的此刻。曾於設計師品牌百貨樓層工作的Iris ,就曾目睹當風格強烈的服飾被淘汰之際,取而代之的卻是低風險的logoT恤。她接著說道:「你得知道怎麼讓自己的作品在這市場上活下來。」在自由創作與商業的天秤兩端,Iris也學會了策略性地製作「兩種 look」:一種為其次文化群體而生;另一種則純粹如對自我的情書紀錄而做。「必須同時理解創意與行銷,否則無法長久。」對於商業面的經營Iris給出了超齡的見解。
Iris Yang|由細節建構最堅強的鎧甲
服裝如同無聲的語言,而加諸之上的飾品便像其註解。Iris曾以夜店文化中對美甲的熱愛為靈感設計獨特的「穿戴甲戒指」。既能展現獨特性,卻又能隨時卸除的實用性也收穫了許多關注。「配件、配飾等商品不容易有過季的問題、也更好銷售。」Iris如此分析到。她的創作從不過度喧鬧,卻能準確無誤地打與她靈魂同頻的人身上。如同那個使其品牌打開聲量的瞬間:「怪獸之母」Lady Gaga穿上了她所設計的服裝。「造型團隊在社群上聯繫我的當晚,我瘋了狂般地設計,隔日一早便衝去布店裡找尋布料、並找到縫紉阿姨為我趕工製作。」而是她首次感受到,從地下文化誕生的作品也能被世界看見。但或許,她從一開始便相信,找到自己的群體比找到流行趨勢更重要——因為真正會購買、會留下的,是那些感受到你真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