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造夢者之歌——必應創造董事長暨執行長周佑洋

造夢者之歌——必應創造董事長暨執行長周佑洋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大夢,周佑洋領軍的《必應創造》,肯定是全台灣最會做演唱會的造夢者。三個小時、三十首歌,跟一群陌生人共享心領神會,青春像是一場夾雜著遺憾與遺忘的把戲,在眼前上演一場真實無比的演出。此時此刻的我們感覺活著,卻又像深陷在造夢者創造的美夢。


白色變化機能造型連帽大衣 by HOMME PLISSÉ ISSEY MIYAKE;黑色衛衣 by 受訪者私服

傳說中的江湖名號

 

因為五月天口中的「洋公」,周佑洋的江湖名號比本名還出名。出道近三十年,周佑洋的個人經歷彷彿見證整個華語流行音樂圈的變遷。他從燈光音響技術人員入行,待過唱片公司宣傳、演唱會製作,跑過工地秀和廟會,也待過台北小巨蛋、北京鳥巢與香港紅磡,經手過五月天、SHE、劉若英、林宥嘉、林俊傑等歌手的世界巡演。從《相信音樂》裡的三人製作,到《必應創造》(簡稱必應)上市上櫃的三百人團隊,最難得的是他對這個行業初心依舊。

藝術評論家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說,人輝煌之處,不在行進,而在親身體驗。資歷豐富的周佑洋至今眼神裡依然有光,他真摯地分享:「當你在做不同的藝人、聽不同的歌,就會給你不同的感受;你轉化成其他觀眾也可以懂的,或者把已經給出去的,再重新組合成新的東西,每一次都不一樣。」

花影棉彩立領造型外套 by HOMME PLISSÉ ISSEY MIYAKE;白色連帽衫 by 受訪者私服
花影棉彩立領造型外套 by HOMME PLISSÉ ISSEY MIYAKE;白色連帽衫 by 受訪者私服

一場演唱會的必須

 

台北小巨蛋2005年正式啟用前,台灣尚未流行起個人售票演唱會。當時不到三十歲的周佑洋,大環境裡沒有演唱會可做,懷疑人生到差點跟著同事去賣炒飯,最後在北京巧遇伯樂。「剛好做了劉若英巡演,後來姚謙找我去北京,當時相信音樂的營運長艾姐(謝芝芬)是北京滾石副總,就問我要不要一起回來。」周佑洋返台後接連做了五月天的演出,直到2014年必應自立門戶,2018年公司上市時還被視為「五月天概念股」。如今回望,為了讓必應在產業裡永續生存,他被說服接手管理層,因而「撐」過近幾年的疫情空窗期。

疫情間轉往線上演唱會,他認為線上共感無法複製線下,無論是現場的氣味、氛圍與合唱都無法取代,反而要發展全新的共感體驗,「像是歌手在星空裡唱歌,VR裡可以對著你唱,或是站在你旁邊只唱給你聽。」他們在劉若英線上演唱〈後來〉時,將粉絲預錄好的片段放進畫面,試圖用畫面語言連接共感;而五月天的魅力是互動,能在現場丟球、讓觀眾戴動物頭套,也能讓歌迷跟著螢幕前的演出,一起揮動同步變色的螢光棒。

花影棉彩立領造型外套 by HOMME PLISSÉ ISSEY MIYAKE;白色連帽衫 by 受訪者私服
花影棉彩立領造型外套 by HOMME PLISSÉ ISSEY MIYAKE;白色連帽衫 by 受訪者私服

從歌詞長出的共感

 

有人說看演唱會是一種集體療癒,當世界愈來愈虛擬,演唱會現場能讓人感受更深刻。必應垂直整合軟硬體服務,善於用故事定調演唱主題,引領歌迷身歷其境,年年營收破億。周佑洋曾說演唱會就是做一件事情,讓很多人來參與,最後開心的回家,而「共感」便是演唱會存在的必要。「現在的專有名詞叫做『體驗經濟』,你怎麼先感染一些人,再讓那些人再去感染其他人,這種共感是線下最無法取代的體驗。」

往返兩岸及巡演各國,與不同專業製作團隊交手過的周佑洋分析,華人非常在意「歌詞」,而歐美則是「旋律」要對。國外能從歌曲傳遞的感官和氣氛著手,主要是美國的流行文化就是大家的共感,而華語團隊則需要深入創作者的歌詞意涵來設計。他舉例,中國歌手李健的松花江邊成長背景,就需要養一個團隊才能理解他們的共感。「過程有點像拍一部很長的MV,我也可以講得很淺層,但如果我在某一個深層的意義打中你,你會很有感覺。」有淺有深,必應試圖抓出平衡點,滿足鐵粉以外更要「出圈」。

黑色衛衣 by 受訪者私服

巡演就像是馬戲團

 

英國傳奇搖滾歌手大衛鮑伊(David Bowie)曾說自己不是一個原創者,總是從別人那裡蒐集好東西,將這些特徵和想法偷學起來。能否從見聞經歷中轉化、拆解再重組出好點子,在創意產業尤其見真章;「現在這個世界很少發明東西,但是你可以組合出一個新東西。」周佑洋的每段生命經歷都成為養分,為他的決定創造多一點的不同。

「李宗盛說做巡演就像是馬戲團,一群人做完一場演出,再一起移動到下個地方,這些人就會一直生活在一起。」提到旅行,周佑洋曾經一年飛超過六十趟,不是跟著一群不是家人卻很像家人的團隊全球巡演,就是跟著有血緣的家人來場全然放鬆的峇里島之旅。特別的是,周佑洋不愛去國外看演唱會,反而是到處泡美術館看展,他說去看那些沒見過的東西,就有機會做出沒人想過的創意,比如說歌劇魅影和太陽馬戲團等不同類型的展演。

周佑洋預測,台灣的演唱會接下來可能會更像香港;兵分兩路,像是看電影般的常態娛樂性質,以及一生至少朝聖一次的大型演唱會。身為音樂的服務業,未來人才不只是專做演唱會,而是一個專業的展演人;只要有觀眾、有演出,就能設計出有情感、有互動的呈現。若說地球上平均每一天都有必應創造參與的演出,此時此刻,我們便有了繼續活下去的理由。

EDITOR&TEXT/Lena Lin
PHOTOGRAPHY/Adams Chang
DIRECTOR/Shuian Hsu
STYLE/Fred Feng
MAKE UP&HAIR/Mika Tang
Share:

ᴇᴅɪᴛᴏʀ, ᴘsʏᴄʜɪᴄ, ɢᴀᴍᴇʀ.|ᴀʀᴛ, ᴇɴᴛᴇʀᴛᴀɪɴᴍᴇɴᴛ & ᴡᴇʟʟɴᴇss|ʟᴇɴᴀ@ᴡᴇᴘᴇᴏᴘʟᴇᴄʟᴜʙ.ᴄᴏᴍ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