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Arts   /  耿一偉 藝術狂想下的城市,及其未來

耿一偉 藝術狂想下的城市,及其未來

寄居於城市該如何生存?英國作家OliviaLaing 在《孤獨的城市》(The Lonely City)一書提到,「孤獨是一個擁擠的地帶:它本身就是一座城市。當你居住在一座城市裡時,即便它像曼哈頓一樣生機勃勃、井然有序,你也會逐漸感到迷失。」

迷走城市,像電影《愛情不用翻譯》裡的Bob被陌生的語言淹沒,也可能是楊德昌導演電影《一一》裡從羅曼羅蘭大樓向下俯瞰的熙來攘往,或如同電影《噢!柏林男孩》裡一整座城市都背負著歷史的陰霾以及迷惘……。日本當紅小說家伊坂幸太郎曾寫下《一首Punk 歌救地球》,如果音樂是救贖,藝術會不會也是城市裡的安慰劑,成為城市的解答或未來呢?

今年台北藝術節以「城市及其未來」為題,從八月至九月中為期, 邀請了八國藝術家, 帶來十一檔節目、一檔展覽,以相互激盪的火花為城市帶來更多想象與刺激。做為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說今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節目都是國際合作,城市之間的交流是基本的,但面對城市交流有很多層次,有些節目是直接跟城市產生關聯,比如里米尼紀錄劇場的《遙感城市》正以各種跨國合作的演出,實踐了城市之間的多元交流。或由巴黎市立劇院扶植青年藝術家的《歐洲工坊在臺北》,以及委任英國曼策斯特的數位未來藝術節(Future Everything)與台灣團隊合作的展覽《正電效應》,都跟城市有關。

特別是透過國外藝術家的視角,我們可以重新探索這座城市,包括那些顯而易見卻被遺忘的東西。不過想要這群外國藝術家對台北產生情感,短暫逗留只是走馬看花而已,因此像歐洲工坊的葡萄牙演員們至少會在台北待上三週,因為只有真正接觸體驗過,才能感同深受。耿一偉也提及,去年Pascal Ramber t(一家之魂導演)來時,因排練場在北投,他也住在北投,當地有許多溫泉旅館,但Pascal 卻選擇了大眾露天風呂,因為他覺得這才是local 的行為。

畢竟藝術節說穿了就是「好客」(hospitality)的表現。「我不是只要那個結果而已。慶典(Festival)的本質就是藝術家跟藝術家、觀眾還有城市交朋友。」而台北藝術節做為一個平台,如何讓平常就有在看表演藝術的群眾,願意入場看戲?因此邀請國外藝術家與台灣藝術家交流,不僅能創造彼此火花,也能帶給觀眾全新的體驗。比如以十八世紀法國古典喜劇作家馬里伏的「愛情與偶然狂想曲」為基調,由德國歌劇導演Lukas Hemleb執導的《啾咪!愛咋!》,不只首開歌仔戲和外國導演合作的先例,也讓歌仔戲與歌劇產生連結。而《一家之魂》在Pascal 與台南人劇團的努力下,也將有機會於2019 年前往法國巡演,一展台灣文化。

不過城市的未來跟藝術有什麼關聯呢?耿一偉猶記自己小時候住花蓮,因為靠海,他也經常看海。「其實海沒有任何東西,但看海特別平靜,我永遠會去想像海的另一端是什麼,因此海是自然,看海是一種幸福,而那種幸福亦充滿想像力。但在城市,某種程度我們喪失了自然與想像能力,但有一種東西能在城市裡帶給我們想像力,那就是藝術,而藝術家創造藝術,因此城市的未來就是藝術家。」因此耿一偉希望台北藝術節能走在潮流的尖端,不只表演節目能接軌國際主流,也期待能帶動潮流,讓藝術成為城市裡源源不絕的能量以及未來。

Share:

無可救藥的老派性格,熱愛一個人旅行,熱衷滑雪,偏好獨立電影與英式搖滾,且酗咖啡成癮;總是在前往喝酒的路上、喝完酒的路口,或在酒館裡。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