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Arts   /  白無盡意 台灣現代主義之父 林壽宇

白無盡意 台灣現代主義之父 林壽宇

以濃淡深淺不一的白色,堆疊成一個時鐘靜止走動的雪白世界,藝壇巨擘林壽宇的「白色系列」震撼了源頭的美術存在意義。身為霧峰林家後代,留學英國的林壽宇因低限主義(minimalism)的抽象畫風聞名於畫壇,總是理性而內斂、優雅又銳利地批判著藝術本質,林壽宇的辭世,對於藝術界來說,是一代大師的隕落。

簡潔是唯一的方向

寧靜而巨大地存在著,在無聲的長廊裡,林壽宇那簡約至上的創作,讓人感到有限空間所框出的無限永恆,觀畫的人彷彿進入了一個自我獨白的地帶。

一生只堅持畫抽象作品的林壽宇,大大地改變了1980年代以後台灣美術史的發展。1982年,林壽宇自英國返回台灣,台北龍門畫廊展出他的「白色系列」,這在台灣美術界投下了一顆震撼彈,「除了簡約還是簡約,這樣也算是畫嗎?」林壽宇訴諸理性與邏輯的幾何抽象作品,許多觀賞者直言「看不懂」,但更多藝術評論家則將林壽宇視為是台灣現代主義的先鋒,當時包括莊普、賴純純與陳慧嶠等年輕的一輩台灣藝術家均深受林壽宇的啟發,無形影響日後藝術空間「伊通公園」的誕生,同時林壽宇也將低限主義與極簡藝術的概念擴及到空間裝置的領域。

「有感情的畫不是美術,如何表達才是美術。」抽離所有複雜情感因素,林壽宇只畫純粹性美術,低限至極致,不談感情只講理性,是他始終如一的創作堅持,這也讓林壽宇被歸類為蘇俄畫家K.Malevitch的絕對主義繪畫範疇。「用最低限度的形,表現一種濃縮的存在」是絕對主義的主張,劃破內容與形式的規範,林壽宇的創作深度透出絕對低限,蘊含「少即是多」的東方美學,訴說濃厚老莊思想,「山水潑墨,僅有黑白沒有色彩,西方人認為這是中國美術史的極點,沒有多少顏色就已經充滿顏色。」雖然繪畫話語雖然精練,藝評家強調,林壽宇在「藝」的實踐遠遠超過「術」的境界,那蘊含著複雜哲學的概念,往往強於作品本身。

早在1950年代,林壽宇便以極簡藝術的現代風格接軌了世界藝術史,1960年代,時值青年的林壽宇便與如今藝術市場拍價始終高居不下的趙無極分庭抗禮,曾經名氣十分響亮的林壽宇,1980年代回到台灣舉行了兩次個展,1984年,林壽宇旋即宣佈,「繪畫已死」,自此他封筆不再作畫,轉向立體創作與雕塑,「已經完全畫不進去了,再進去,只是重複自己,死路一條。」

從倫敦革命回台灣 

回顧林壽宇充滿傳奇的創作一生,大約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他在倫敦學畫、成名,而後回到台灣再以一貫的極簡畫風震撼當時傾向寫實具象一派的台灣畫壇。

1933年出生於台中霧峰宮保第這一台灣最大的清代官宅,林壽宇身為霧峰林家名門之後的身分帶領他走向更遼闊的一個世界。曾在台灣、香港與倫敦這三個地方生活,其中台灣和倫敦更是林壽宇創作生涯最重要的兩個階段。林壽宇是家中長子,十五歲就開進口車,他十六歲隻身前往香港,1954年,林壽宇進入倫敦綜合工藝學院就讀,研習建築與美術,從林壽宇畫作的結構性就能觀看出建築的思維模式影響了他的理性,台灣知名詩人暨評論家羅門曾說,「林壽宇的創作像是純淨空間的建築師,以精確、分解與疊現等立體組合機能東方的自然觀。」

為幾何抽象藝術開啟另一種可能,除了大量色彩堆疊、潑灑,林壽宇的抽象畫充滿了「潔癖」,畫裡幾乎沒有表情,「你要說感情、說故事就去寫小說、拍電影,美術就是應該回到其他藝術達不到的形式,是一種絕對的邏輯。」1957年,林壽宇成為專業藝術家,1958年,25歲的林壽宇在倫敦畫壇初試啼聲,以純粹的極簡與低限風格讓西方藝壇大為讚嘆,「從有到無,從無到有,形狀又再現了,所以它自己會說話,呼喊著用我、用我,這是中期。」1964年,林壽宇更以「白色系列」在德國卡塞爾文件大展中嶄露頭角,1967年,林壽宇與朱德群、丁雄泉、趙無極,共同入選美國第44屆《卡內基國際美術展》,不同於趙無極等華人藝術家的抒情畫風,相對理性的林壽宇格外開展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純美術道路。

從倫敦、紐約到羅馬,各地紛紛邀請林壽宇前往舉辦個展,林壽宇的藝術生涯前景看好,但出身名門的他,一向自傲自豪,從不認為自己屬於任何流派,「我剛開始創作時根本都沒聽過極簡這個名詞。」曾經,林壽宇試圖組織一個革命藝術黨,在重重框架之下,他最初就走向了減的極致,「即使是塞尚都曾畫過印象派那樣的風景圖,但我一開始作畫就是一貫的精準簡潔。」1982年,林壽宇第一次回台於龍門畫廊舉辦「白色系列」個展,那前衛風格的特色已讓台灣藝術界記住了林壽宇這三個字,隔年,林壽宇的《繪畫浮雕雙聯作》成為故宮首件入庫收藏的現代藝術作品,1984年,結束台灣春之藝廊的個展後,林壽宇便封筆、隱匿了起來,漸漸地,他的名聲為人們所遺忘,但林壽宇並不感到可惜,他只想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創作是自己會走去那裡,它有自己的方向,方向很重要。」

白色是最多的顏色

雖然最初作畫便以幾何造型為主,但林壽宇在1958年以前的作品仍有中國水墨隨機滴流的情緒線索。1958年以後,林壽宇創作主軸的老莊思維便隱然地化在黑與白色調之下,1960、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林壽宇更走進了白色的王國,探索白色的極致,在白色的能力駕馭上,林壽宇已經無法被超越。深、淺、濃、淡、沉重、輕盈,各式各樣的白,一絲不苟的視覺簡潔,雖是白色,卻層次分明地超越了平面的約束,他致力於準確性與純粹性的思辯創作風格,讓西班牙超現實主義大師米羅(Joan Miro)於1970年代期間前往林壽宇的工作室觀畫時,留下這段話,「在白色的世界,沒有人比得上你。」

對於色彩與形式的節制,驅使林壽宇的作品超越時代,經典地迴轉在世代之間,「白色是最平凡的顏色,也是最偉大的顏色;是最無的顏色,也是最有的顏色。」2010年,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向大師致敬─一即一切:林壽宇50年創作展」,林壽宇於展覽記者會上如此說道,「不需要顏色,五色令人目盲,這是《道德經》裡的一段話,幾千年前老子說過的話,我只是把它發言光大。」

「沒有人可以不死,只有精神不死,他只在意藝術的傳承和接棒。」林壽宇帶領我們回到白色的盡頭,蜿蜒地、開展地,無盡地延伸,回應羅門所說,「那是一種接近永恆的冷靜。」行事低調,林壽宇從來都不愛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解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因此我不講話,這就是我的舞台,話在畫裡,畫完了,話就說完了。」信奉理性與邏輯,雖然留學旅居英國數十年,林壽宇的創作卻一貫本著東方哲學的思維,這位現代極限主義大師以終生實踐貫徹「減到最後就是你想要的那個東西」這一原則。●○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