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Fashion   /  法國政壇 群芳爭豔

法國政壇 群芳爭豔

法國女人向來特立獨行,就連從政者亦不畏展現自身的女性魅力。看法國女性政治家怎麼穿、怎麼打扮,還有她們亮麗外表下的強大能力。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的作品《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堪稱現代女權主義的奠基之作,被後人奉為女權運動的「聖經」,影響力無遠弗屆。不過,這位舉世崇敬的女性主義者暨存在主義哲學家,無論舉手投足或穿衣打扮,依然保有法國女人獨一無二的優雅品味。活躍於法國政壇的女性亦如是。她們從來不把自己武裝成「女漢子」,就算總統候選人或位高權重的內閣部門首長,也散發出一股難以言諭的「法式」吸引力─昂首闊步之際自信卻不失嫵媚,每一個表情、每一種姿態,都演繹著法國女人的萬種風情。

品味卓越,演繹法式風情

單就服裝而言,法國女性政治家已「完勝」其他國家的女性同行。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雖端莊親民但毫無亮點,有時宛如街坊大嬸;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的穿搭更令人不敢恭維,從款式到顏色都呈現一股僵硬感。時尚性與合宜性兼具的菸管褲堪稱法國女性政治人物的最愛。菸管褲往往展現出知性、俐落的美感,彷彿穿菸管褲就有了巴黎的味道。1950和1960年代的性感偶像碧姬芭杜(Bridget Bardot)曾留下眾多美麗影像,其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當屬她身穿藍白相間條紋水手服,搭一條深色菸管褲,脖子上圍一條小絲巾的嬌俏身影。這一襲裝扮一點兒也不暴露,卻令碧姬芭杜玲瓏有緻的姣好身材一覽無遺。除了時尚之外,當時的法國女人穿著菸管褲還隱約具有追求男女平權的內在意涵─從此可大步向前走、任意跑跳,代表全然的行動自由,將此一意涵延伸至政界再合適不過。

除了菸管褲,許多女性政治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及膝窄裙,也是法國女性政治家經常選擇的衣物─搭配一襲剪裁合身的短版西裝外套,以及絲巾、大型珠寶等配件,既典雅又富女性魅力。除此之外,法國女性政治家的髮型,也與其他國家的女性同行大不同。還記得「鐵娘子」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打理得如鋼盔般的頭髮嗎?法國女人絕對敬謝不敏,她們喜歡柔順、自然的髮型,更不會用一堆髮膠把頭髮黏得像狂風吹不亂的假髮。她們通常留一頭剪得很流利順暢、方便整理的髮型,卻又毋須短得像男人似的來宣示自己的專業。不過,以liberte(自由)、egalite(平等)、fraternite(博愛)立國的法蘭西共和國,過往的政壇性別比例極不平均,女性入閣人數遠比歐盟諸國低許多,直到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出任總統,此一情況才獲得改善。

法國政壇的玫瑰

塞格琳•賀雅爾(Ségolène Royal)曾參加2007年法國總統大選,目前擔任環境暨能源部長,政治資歷非常完整。她還擁有一個特殊身分─歐蘭德的前女友,兩人生育了四名子女。1953年次的她出生於塞內加爾(當時稱作法屬西非),父親為炮兵上校。她先後畢業於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和有「總統搖籃」之稱的國家行政學院(É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兩所學校皆為法國培育了無數政商菁英。早期,賀雅爾任職行政法庭法官,繼而與歐蘭德一齊投身社會黨(Parti socialiste)。才20多歲的年紀,她就被延攬為前總統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的顧問。

聰慧幹練的賀雅爾深受密特朗器重,親自推薦她參選德塞夫勒省(Deux-Sèvres)國會議員。1988年,她順利當選,此後仕途一路坦蕩,成為選舉的常勝軍。同時,在社會黨執政其間,賀雅爾獲邀入閣,先後擔任環境部長(1992年至1993年)、教育部次長(1997年至2000年)、社會部次長(2000年至2001年)、社會就業家庭兒童部次長(2001年至2002年)等等職務。2004年,她以超過55%得票率獲選為法國西部普瓦圖‧夏朗德(Poitou-Charentes)大區議會主席,為當時法國22個大區主席中唯一的女性議長。

2007年總統大選被國際媒體人稱為「法國史上最激烈的總統選舉」,並將賀雅爾的政治事業帶上另一個高峰─她代表社會黨參選,迎戰人民運動聯盟(Union pour un mouvement populaire,簡稱UMP)代表薩科奇(Nicolas Sarkozy)。競選期間,賀雅爾開辦了部落格,成為法國首位擁有部落客身分的總統候選人。雖然最後獲得47%的高選票,仍不敵對手薩科奇的53%。2014年,歐蘭德「內舉不避親」,邀請她出任現職。賀雅爾作風穩健、外柔內剛,《紐約時報》如此形容她:「有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的優雅,有柯林頓(Bill Clinton)的人際關係,還有希拉蕊的政治能力。」法國媒體則將她比喻為「法國政壇的玫瑰」。

從異鄉苦女到中央首長

若論最「吸睛」的法國女性閣員,非教育部長娜雅‧瓦洛‧貝卡桑(Najat Vallaud-Belkacem)莫屬。1977年次的她出生北非摩洛哥的一處鄉下,父親為建築工人。5歲那年,她隨家人移居法國亞眠(Amiens),18歲正式入籍法國。天資聰穎的她學業成績優異,畢業於菁英輩出的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2002年加入社會黨,政治生涯就此展開。2007年總統大選期間,貝卡桑加入賀雅爾競選團隊擔任發言人。隔年,她自己亦投入選戰,高票當選為隆河省(Rhône)省議員。2012年貝卡桑首次入閣,出任婦女權利部長與政府發言人,2014年起擔任國家教育、高等教育暨研究部長至今。在人人都是「哲學家」的法國,教育部長絕非好當的官;面對媒體的尖銳詢問,她總是一展機智幽默回應,化干戈於笑聲之中。貝卡桑不僅是法國第一位女性教育部長,也是法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育部長,政治前途無可限量。

去年辭職的文化部長芙樂‧佩瑞琳(Fleur Pellerin)的身世,較牧羊女出身的貝卡桑更坎坷。1973年次的佩瑞琳為韓裔,出生不到一星期即被棄置漢城(當時仍未改名首爾)街頭,有人發現後將她送往孤兒院,六個月大被一對法國夫婦領養。接受韓國媒體採訪時她表示:「雖然我的外貌是亞洲人,但我的思考和行為方式都是徹頭徹尾的法國人。」佩瑞琳亦就讀巴黎政治學院和國家行政學院,漂亮的學歷無可挑剔。2002、2007、2012年三屆總統大選,她分別效力於社會黨候選人喬斯潘(Lionel Jospin)、賀雅爾與歐蘭德;歐蘭德當選後延攬她入閣,出任中小企業、創新暨數位經濟部長,2014年轉任文化部長。佩瑞琳是法國中央政府的首位亞裔閣員。去職後的她自行創業開設投資公司Korelya Capital,主要為促進韓國資金投資法國,並協助法國企業進軍亞洲。

法國最危險的女人

今年4月23日,法國將舉行第一輪總統大選投票,也令總統候選人瑪琳娜‧勒龐(Marine Le Pen)成為最受全球矚目的法國女性政治家。1968年次的她是標準的「政二代」,父親為法國極右翼政黨民族陣線(Front National)的創黨主席尚‧馬利‧勒龐(Jean-Marie Le Pen)。瑪琳娜‧勒龐畢業自法國最著名的法律學府巴黎第二大學(Panthéon-Assas),並於1998年起負責民族陣線法律部門,2003年擔任民族陣線副主席。在充當父親的左右手十餘年後,2011年,瑪琳娜‧勒龐正式從82歲老父手中接下民族陣線黨主席的位置,今年是她繼2012年之役第二度參與總統大選。由於她的保護主義色彩強烈,立場一如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故被媒體稱作「法國最危險的女人」。

勒龐的政治主張與競選主軸包括:面對恐怖威脅,法國應拿起武器並毫不猶豫予以反擊,員警、憲兵和海關等軍警人員都應加強軍事武裝力量。同時,取締伊斯蘭組織,關閉受極端主義思想影響的清真寺,驅逐在法國傳播反法思想的外國人與法國境內無所事事的非法移民。此外,她表示,若當選的話將與歐盟展開會談,從根本面改變法國的成員資格,並將法國與歐盟的關係,轉變為鬆散的國家合作模式;也就是說,法國不再使用歐元、不再奉行無邊界區的概念、事事以法國和法國法律優先。假使歐盟不接受,最大可能便是法國退出歐盟。勒龐的移民政策也與川普大同小異:將移民限制在每年一萬人,無證移民在法國的逗留不再合法化,增加成為法國公民的難度(在法國出生的外國人將不再享有法國公民權),停止向非法移民提供免費醫療保健等等。與老勒龐相較,瑪琳娜‧勒龐已大幅沖淡種族主義色彩,轉而以愛國主義包裝民族陣線,企圖贏取中間選民的支持。她會不會像川普一樣以黑馬之姿當選?全世界都拭目以待。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