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Fashion   /  時裝首都精品潮流指標店

時裝首都精品潮流指標店

世界時裝重鎮為巴黎、米蘭、倫敦、紐約,這些首都時尚產業的龐雜,說明了此處人才的匯聚、分工的精細、專業的廣度、美感的深度,在這四個首都中,我們挑選了四間非提不可的店面,他們的共通點是深諳上述之長處,又同時擁有屬於自己的獨到品味及生活風格,進而在競爭激烈的首都中稱霸,成為時尚佼佼者中的佼佼者,也重塑我們對於潮流的定義。

巴黎:Colette

Colette成立於1997年,創立人叫作Sarah,為世界第一間複合式品牌概念店,址坐落在全巴黎最時尚的Saint Honoré街上, 相較於Avenue Montaigne,這邊的街道之象徵意義多了更多世界流行最前線的奇想和發源,而Colette正是製造下一波流行的指標店。因為韓系、日系以及 “ 潮 ” 字當道,Colette在台灣被論述的方式似乎都是以這些關鍵字出發做連結。

我們細看Colette的內部陳設,一樓為文化及生活用品大雜燴,舉凡3C、雜誌、書本、音樂、紀念品等,寬敞空間的另一半是t shirt 及休閒鞋的天下,看似平易近人,但絕對讓你在連連瞠目咋舌中流連忘返,驚奇著怎麼會有那麼新奇又愛不釋手的生活小玩意兒。到了二樓,空間中的鋼骨結構與一樓相襯,簡單、一致、明亮,但是架上單品變成了服裝及其週邊產品,陳設完全以精品店模式出發,其品牌間擺設及混搭的程度非常跳躍驚人,似乎是在一級精品戰區看到了所有大牌子加在一起,組成了超高難度的混搭,可以看到Comme des Garcon與Dior並置、Proenza Schouler 與Celine擺在同一排,現今我們看來似乎沒什麼驚異,可是Sarah她在15年前便這樣做了!

接著我們來到Colette樓下,這邊是全世界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水吧(water bar),顧名思義,這裡賣了上百種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水,聽說看完巴黎時裝秀後的時尚編輯們都會來這買水喝。值得一提的是Colette創立至今,在時尚界中已經有了屹立不搖的口碑,所以當這個品牌想要與任何品牌跨界合作時,基本上來說都是暢行無阻,所謂限量商品都是即刻售磬,全世界也只有這家店有這種本事,它讓品牌想要在他店裡出現、而非店家與品牌搖尾乞憐。Colette的低調、舒服、讓所有迥異風格的品牌並置卻一點也不衝突、進而讓所有品牌於店內競妍。我們似乎可以從它迷人的白底藍logo商標看出一些屬於法式俏皮的時尚厚底子。我絕對不會說它是潮店,但它絕對是一個把美感凌駕於單一品牌上,並把自己品味發揮透徹的店。

倫敦:Dover Street Market

Dover Street Market於2004年創立,創立人是在八零、九零年代,用設計驚艷歐美的Rei Kawakubo(川久保玲),明明是日本人,卻在異鄉倫敦創立起複合式概念店,她選在富有人文藝術氣息、新舊並置在同一個街區的New Bond Street 和Old Bond Street一代,至今這裡已經完全是個倫敦首屈一指的時髦區!

這間店難找便罷,其店門不像門,好不容易搞清楚門、走進去以後又發現不知道怎麼上樓或下樓,還順便可以在同一層樓迷路…這大概是大多數人對真正置身在這如夢似幻的另一間概念店的第一印象,在摸不著頭緒之餘,想起了川久保玲對這間賦予的生命:「我希望創造一個市集,這個市集可以吸引來自各行各業的創作者,當他們相遇並擦出火花時,這個空間會充滿著富有力量的、美麗的撞擊,而最有趣的部分就是,當這些獨特的靈魂交錯交會的瞬間,他們仍保有自己的銳利鋒芒。」這轉不出頭緒來的店,在川久保玲的解釋下輪廓清晰了起來,其具體的店內陳設及外觀,皆來自於七零年代川久保玲拜訪倫敦Kensington市集留下的印象重建,核心精神是要讓那些有想法的人在這邊充分展現他們想表達的事。

因為是以跨界、新穎、天馬行空的想法作為出發點,並將之實踐,所以在這個場域裡的東西是不以價錢作為優先順位考量的,也因為這樣這間商店稱自己做「市場」 而非「商店」,他創造了一個刻板印象中平民才會置身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丟入了一些前衛、具強烈原創性的單品,甚至是高價的單品(品質好的東西就算沒有品牌的加持,也因為做工用料而造價不菲)她讓強烈的、反差性的大物件存在同一個空間中,隨著電梯往上,每一層樓都有屬於自己的人格特性,一路到最上層甚至有手工藝品及咖啡廳。這樣一個看似矛盾的空間,卻因為川久保玲對於原創及創意的堅持,而得到廣大的迴響,現今在東京、北京皆有分店,旗下販售品牌除了川久保玲自有品牌外,另有Lanvin、Dior、Azzedine、Haider Acerkmann、Thom Browne等時尚圈內人激賞的設計師大牌,當好設計與金錢擺在一起時,我們明白了川久保玲會拾起哪一個物件。

米蘭:10 corso como

10 corso como這空間於1990年創立,創建者Carla Sozzani純粹只是為了要找一個空曠的空間作為藝術品陳列室,她在偏僻的市郊租下就汽車維修廠,故事就從這裡開始,隨著時光流逝,這邊的空間漸漸加入更多設計與藝術元素,時至今日已是非常有態度的生活風格販售店。目前於首爾、上海、東京皆有分店。異於其他我們所介紹的複合式精品潮流店,這個創意與設計的全方位空間坐落於米蘭市郊,而且原意並非開設精品店,在有了穩定展覽及創作空間後,Carla Sozzani和美國藝術家Kris Ruhs決定長居在此,不久後他們開啟一間販售相關書籍的商店,再過些年他們又拓展了設計於精品的空間,之後是一個擁有大花園的舒服咖啡廳,最後建造了只有3間房的精品旅館。他們一步步往自己所憧憬的生活走,完全不受資本主義下零售產業方式的干擾,10 corso como透過自己販售的產品及生活方式,推動漫步休閒購物活動,此種堅持漸漸凝聚成一種力量,成為全球各種文化的匯聚地,這些匯聚物和蓋層面廣泛,包含了時尚、藝術、攝影及食物,在資本主義騰達的九零年代中,創造出一股清流。

斑駁的牆面上綠藤圍繞,就像是一座普通民居,推開門後所有空間均以新舊交錯、充滿有機體的硬體設備,呈現主事者喜歡的氛圍,從外觀看來,實在很難把它與高級時裝店作連結,但當我們推門進入,看見了Azzedine Alaia折衷簡約的設計、看見Stella McCarney最新一季系列的花卉與展示空間爭妍比美,原來慢活真的可以與頂尖設計師交融,且美麗地並置著!完美邂逅不過於此。他們在一個偌大且安靜的空間中,打造一個涵蓋食衣住行的堡壘,他們希望走進10 corso como空間的人,可以褪去過於社會化的包袱,用「慢」這個字來重新體驗人生中可能忽略的美好,說他們創造了一種有機慢活的時尚,倒不如說他們創造出了一種堅定的生活態度,讓生命中的美與好都圍繞著10 corso como轉。

紐約:Opening Ceremony

於2002年創立,主事者為Carol Lim及Humberto Leon。開設在中國城與蘇活區的交會處,這家店面一開始由兩位老闆一手打理翻修門面的工作,而這種DIY的手工精神與風格就這樣一直是OC的核心價值。如今OC紐約有兩間相鄰的店鋪,在洛杉磯、倫敦、東京皆有分店,還有一間名為Ace hotel的旅店。Carol Lim及Humberto Leon在一次香港行中,對香港的購物體驗極為上癮,一棟棟拔地而起的購物中心、商城及小店,買到手軟的購物經驗,這衝擊讓他們回到紐約後,毅然決然地決定要在當地也開一間這樣的店,分享給大家這種暢快的購物體驗。而店名命名為Opening Ceremony,是奧林匹克的開幕儀式而起,希望將其中的運動家精神帶入零售產業。而經營店內生意部分,創辦者決定每年都取一個不同的國家當主題,來作店內城設與進貨風格的發想,一堆看似南轅北轍的點子,就這樣被他們的奇想和衝勁拼在一起。

這間複合式精品店與其他店家最不同的地方在於發源於於紐約,Carol Lim及Humberto Leon並沒有只將眼界放在歐陸那些我們已經耳熟能詳的精品大牌們,相對的他們因為自己的興趣和地緣關係,非常願意去發掘紐約當地有才華的新銳設計師,像是剛接掌Balenciaga的Alexander Wang,在發跡前便是他們的座上賓。另一方面是他們將店舖裝潢拉得與顧客沒有距離感,是比較粗獷、未完成、隨性的氛圍,再加了許多街頭元素,不會有大多數精品店高高在上的氣勢,這些細節呈現我們從他們的商標設計、官網等就能略知一二。

Opening Ceremony因為客源穩定、採購眼光獨到,很快就成立了自己品牌線的衣服,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見多識廣的關係,自己品牌線的服飾反而沒有那麼濃厚的紐約街頭味,而是濃濃的歐洲簡約風設計,再加上一些紐約式的裝飾細節與好車工,這樣玩是以前人不曾做過的事,也讓自己品牌登上紐約時裝周且大獲好評。Opening Ceremony因為創新而讓人每次上門都非常期待得到了什麼不同的購物體驗。現在的Opening Ceremony加入了大量的音樂、設計與藝術書籍、文具等雜貨,還有完整的童裝區,發展得非常有聲有色,我想Opening Ceremony所要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事是重金與創意和設計並不是絕對正相關的,品味也絕對並非只能靠名牌打造,舒服流暢地去感受生活和文化,我們或許會得到更多意外的收獲,如得到像是Kenzo這類經典老牌的注目而當起最新一任創意總監!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