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People   /  Celebrity   /  把握每個可以改變的機會 建築師王克誠

把握每個可以改變的機會 建築師王克誠

身為一個建築師,王克誠對自己的期許是「做的比說的多」。透過與國際級名師高松伸、青木淳的合作,擷取經驗,轉化為每一次展現創意的作品,呈現更多的創意給眾人。

追求讓購屋者滿意的設計

從事建築設計20多年,王克誠說自己是一個在操作面比較實際的人,「建築師其實處在一個購屋者與開發者中間的角色,往往要尋求一個平衡點。因為開發者認為土地成本很高,希望創造最高利益,建築師有自己的理想性,有時兩者會有所衝突。而購屋者與開發者之間,有時也有衝突。所以必須靠建築師的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該如何確保業主的最大利益,如何給業主好的作品,讓他們可以接受,然後再讓購屋者也能接受。」在台灣,絕大多數的購屋者一輩子能買一個房子,就非常不容易,大部分人對於建築設計不見得非常清楚,因此他會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如果連我自己想住在裡面的意願都很勉強、不想住進去,又如何賣給消費者?這是違背良心的。」建築師的責任是設計最好的產品, 把最好的產品推薦給消費者。

大部分的人認為,建築物的本體與外觀應該是一體,不過在市場上經常被切開、交給不同的人設計,這造成建築師的一種挑戰。「如果設計一個圖書館、或學校,可以從建築物各個不同的空間機能由內往外整體設計。若做一個特定業主,好比蓋一棟別墅,知道業主的需求後,就可以把需求融合進入設計。可是在房地產市場上很難這樣做,因為必須符合普羅大眾的需求、很難做到客製化,所以建築物的設計上要有很大的彈性、要提供好的空間;但又要兼顧購屋者日後入住的生活習慣,所以房地產的平面規劃會有一定的脈絡,無法自由發揮到某種程度。」對王克誠來說,他會花很多時間在做平面規劃的溝通上,直到做到自認最好的程度,才能告訴房地產商,「這才是答案。」

與國外建築師交流,帶來正面影響

但這樣的溝通與磨合不見得不好,在他與許多國外建築師的合作上,像是高松伸、青木淳,反而能夠協助他們認識台灣消費市場的習性。「剛開始國外設計師很難接受建築設計師只做建物當中的一個外觀,但台灣的生活模式不等於紐約、東京的生活,所以國外設計師慢慢習慣、配合台灣房地產的市場後,他們就知道可以掌握哪個部分。」這樣的合作模式,讓國外建築師在自己分工的範圍中盡情發揮,等到設計好,再由他調整為適合台灣消費者,也能滿足建商的需求,將建案整合為最後的成果。「這不意味著我們沒有能力去做這些案子,我認為整體社會的普遍藝術修養並不一致,所以先藉由國外建築師的設計,讓大眾了解建築之美。」王克誠解釋,在歐洲,一般人對於美的定義有一定的水準,但在台灣則不一致,畢竟大眾生活的環境接觸到美的事物機會太少,所能吸收到的藝術養分就是如此。

在迎頭趕上與國外的建築物水準落差之際,他認為台灣普遍地在進步,「包括與國外建築師的合作、建築資訊的快速流通,加上許多留學歸國的建築師,以及本地建築師與國外交流越來越多,都會造成正面的影響。」他說,「希望一棟建築物的開發可以帶動當地區域的改觀。透過一個接一個好的開發案,可以慢慢改變台北城市的風貌。」

讓「華固天匯」成為南港指標性的建築物

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以及懷抱著對於建築設計的期望,王克誠在設計「華固天匯」時,也注入了許多理想在其中,「認真做好每個案子,除了可以讓使用者有好的生活品質,也希望透過建築影響城市,讓建築由裡而外提升城市的文化,這個建案的基地有一千三百多坪,是華固和台肥合作的案子,而台肥是台北市重要的土地擁有者之一,他們所擁有的土地皆有得天獨厚的基地條件與品質,我懷抱很大的理想在裡面,希望透過這個案子,發揮設計團隊的設計理念與要求,創造出最能發揮基地價值的建築,來影響台北城市與建築。」在設計之初,他從建案基地的角度思考,怎樣的建築物才是適合在這塊地上應有的面貌,「動物與昆蟲在築巢的時候,牠們都是就地取材,當地環境是怎樣、牠們就怎樣蓋。我覺得建築設計也該如此,一個基地是怎麼樣的特性、就會有怎樣的建築,建築設計者的角色,便是尋找出基地的特性條件以建築設計的語言轉化為影響生活的空間,因此建築物的設計,不僅是理性科學的商業計算更應該讓建築物如同自然的生命體一般可以從基地上很自然地『生長』出來。」

「華固天匯」位在南港都市重劃區,由於附近的建築物是稍早開發完成的,卻因為開發初期受限建築法規的關係,造成低密度卻高建蔽率的壅擠都市環境,「所以我們一直爭取希望可以放寬建築高度限制,利用建築量體的向上堆置,產生更多的活動空間,讓都市多一些可以呼吸的開放空間。」,因為座落在重劃區中,而非在舊市區。加上鄰近幾個開發案已經知道大略的走向,能夠預期未來如何與整體街廓的風格融合,已經在他腦海中有了一個藍圖與想法,「把這些年與國外建築師合作的經驗做為借鏡,尋找不同於外國建築師的對台北城市的建築觀點,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設計哲學。以前的作業流程是,先做平面規劃、再來請國外建築師合作完成,然而這次我們有機會由裡而外整體思考建築與土地的關係。所以在設計過程中外觀與平面規劃不再分離切割,而是藉由對基地的環境條件觀察,決定建築的形體比例與平面,形體與平面規劃的完美結合,才能忠實體現建築的整體美感與氣勢。」同時在設計的概念上,從大自然環境中取材,「基地位置坐落於重劃區中,原先是台肥的工廠,比較屬於台北城的外圍且臨水靠山 ,不若市中心比較熱鬧繁華 ,藉此以自然山水作為創作發想。概念上從對水體的觀察,找出水面躍動的波光,加以建築語彙的演繹發展,利用波光的跳躍與交錯感,自然的成為建築的結構系統中的一部分,令建築的框架結構呈現有如海浪波動一般的視覺效果,成為整個案子的視覺主軸。」王克誠認為即使建築物是混凝土、石材等冰冷的建材組成,藉可由建築語彙解析、運用到建築物外觀的設計上,成為建案本身的特色。

讓台灣的設計力輸出,推銷到世界各地

「我希望『華固天匯』落成後,可以造成討論,整個建築物高度很高、量體也夠,足以成為指標性的建築物。」他認為未來是一個團隊戰鬥的時代,透過多吸收、討論,讓工作伙伴加入新的想法,「等到我們把自己的團體戰力做好,將來可以到國外去,我想我們的能力不差,只是缺乏一個舞台。」之前王克誠與日本建築師討論,他們看台灣的樣品屋很驚訝、怎麼可以做到這樣精緻,「與我們相比,日本房地產的銷售過程或格局使用,無論是人性考量或住宅需求都比不過我們,台灣的精緻程度是世界上少數。我們已經可以做到告訴消費者,『你搬進去後可以如何生活』。在日本房地產只是解決需求的問題,台灣則已經走到精緻的程度。」他認為身為一個建築師的設計Know-How是可以輸出的,這樣的設計力足夠讓台灣站上國際,成為國家重要的軟實力,「台灣是一個島國,設計力的確需要推銷到世界各地,販售我們的Know-How,我想未來這是一個很好的路。」

photo/蔡智翔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