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Arts   /  尋訪香格里拉 現代攝影大師 麥可山下

尋訪香格里拉 現代攝影大師 麥可山下

曾於1992年以《湄公河-母親河之旅》獲得美國國家新聞攝影家協會最佳攝影作品大獎,《國家地理》雜誌資深攝影師麥可山下(Michael Yamashita)在近日發行個人第十本攝影集《尋訪香格里拉-探尋失落的茶馬古道》中,歷時數年探尋他心中的香格里拉(Shangri-La),為茶馬古道的傳奇與神秘,留下珍貴紀錄。

香格里拉,一個遙遠而迷人的人間仙境,1933年出版的英國小說《失去的地平線》裡所描繪的理想城邦。這本著作的出現,曾在西方世界帶動一股探尋香格里拉的熱潮,人們追逐、探究這個世外桃源的真正所在,但說法莫衷一是,香格里拉終究是一個飄渺於喜馬拉雅山谷間的神秘所在,世外桃源的代名詞。

創造香格里拉一詞的英國作家詹姆士希爾頓(James Hilton)說:「其時,香格里拉如此的美好,點染著所有美好事物核心的那種神秘。(Shangri-La was lovely then, touched with the mystery that lies at the core of all loveliness.) 」而《國家地理》資深攝影師麥可山下指出,九寨溝就是他的香格里拉。30多年來,為《國家地理》拍攝無數精彩專題的日裔美籍攝影師麥可山下,費時兩年在他心中的香格里拉~位於中國四川省北部的國家公園內的九寨溝,並於日前推出個人生平第十本攝影專題《尋訪香格里拉-探尋失落的茶馬古道》,以鏡頭紀錄下探訪茶馬古道時所遇到的精彩瞬間。

曾經仿效馬可波羅《東方見聞錄》行旅古絲路的足跡,並沿途紀錄下所見所聞的麥可山下,以專注亞洲地貌及傳奇史詩般的攝影報導著稱。自1979年起獲邀加入《國家地理雜誌》成為專業攝影師,曾先後獲得國家新聞攝影家協會(NPPA)、亞美新聞記者協會(AAJA)等多項攝影大獎。此外,他也長於紀錄片製作,為《國家地理》頻道所拍攝的紀錄片《馬可波羅》,曾奪得兩項亞洲電視電影獎,也是《國家地理》頻道過去十年來最受歡迎紀錄片的前20名。

探尋的起點

這位跨平面影像與紀錄片製作的專業攝影師,在最新攝影作品《尋訪香格里拉-探尋失落的茶馬古道》中,依然延續著特有的視覺觀點,將焦點放在他長期關注的亞洲地區。之所以會有這部作品誕生,可溯源自2008年時他為所《國家地理》雜誌拍攝的茶馬古道主題。他回憶起當時深深被茶馬古道吸引並進而衍生出這本作品的心情時這樣說:「這一切,都是從九寨溝開始的。九寨溝位於四川省北部是中國最受歡迎、位置最偏遠的國家公園。在這裡,清澈的水流自雪峰流洩而下,注入一連串翡翠綠的湖泊、池塘、溪流與細水……我在當地的攝影朋友都說,九寨溝是全中國最上鏡的地方。也是在九寨溝,我第一次聽說茶馬古道。這條古老的貿易路線起源於2500多年前,當時,中國的商人開始賣茶葉給西藏人換取馬匹,以抵禦不時來犯的蒙古鐵騎。很快地,這條道路就超越了茶與馬的貿易,成為文化交流的道路。偏遠地區的民族在一條條深入西藏高原的山路沿線,交換著物品與風俗。這一片路網,至今仍有一部分蜿蜒於九寨溝。我震懾於這片仙境般的美景,也深為茶馬古道的故事所吸引。」

「我在三個不同的季節來到九寨溝,度過了宛如置身天堂的四個星期,為周遭誇張到不可思議、幾乎到達俗豔程度的絢爛色彩而讚嘆。這些色彩極為亮麗飽滿,我甚至有點擔心雜誌讀者會以為這次我修圖修過了頭。從那時起,九寨溝就成為我心目中的天堂,對一個攝影師而言,這裡就是我的香格里拉──在每一個層面上都如此。在九寨溝拍到的照片讓我欲罷不能,想要進一步探索這條傳奇的貿易路線。」完成刊登於2009 年3月號的《國家地理》雜誌的九寨溝報導後,麥可山下緊接著展開他追尋茶馬古道的計畫。

深入茶馬古道

時至今日,茶馬古道依然是一個充滿神祕的地方,參考文獻極少,且大多只有文字。也因此,麥可山下費時數年才拍攝完成的《尋訪香格里拉-探尋失落的茶馬古道》,更顯珍貴,堪稱是當代世人與這個人間祕境接軌的重要影像文獻之一。開始這件攝影巨作的任務前,先是要面臨排山倒海而來的各種挑戰。茶馬古道涵蓋了縱橫於西藏高原山脈、湖泊與河流間的三條主要道路,不管在策畫和後勤工作上,都是一大難題。且這條道路橫跨了多種地域與文化,要從中找出一個敘事焦點,也是不容易。儘管此項任務如此複雜,麥可山下並未因此卻步,他說:「反而成為我展開茶馬古道報導的最大動力。我要的正是這樣的任務:針對一個在中國以外幾乎無人知曉的主題拍出一篇新的故事……。」

茶在中國,是這本攝影集中的一個重要主題,「畢竟,茶馬古道有一半是茶造就的。」麥可山下說。茶馬古道,顧名思義原是古時西藏對外貿易輸送茶與馬貿易的通道,而在麥可山下這趟探訪茶馬古道的行程中,「茶」便是很重要的一環。2008年早春,他計畫自茶馬古道北端、四川省雅安的第一次採茶工作展開報導,當時剛好遇到拉薩與成都以西的康區發生暴動,中國政府對外國人關閉了所有通往西藏的道路,因此,那段時間大多間都用來拍攝並品嘗大量的茶,等待進入西藏地區的許可,以展開在茶馬古道沿線的旅程。

前後費時三年,共造訪五次,2008年起,最南去到雲南易武,一路挺進,深入四川、西藏、青海等地,直到2011年那次造訪,才前往2011年被中國官方自己訂名為香格里拉的雲南中甸。途中的所見所聞,是人文的紀實,也是地理的尋奇,好比在康區遇到協慶寺的僧眾一年一度重演西藏之父格薩爾王史詩故事的盛會,親臨西藏的文化中心德格印經院,紀錄下至今仍以人工製造、歸檔的珍貴文化遺產;五月的青康藏高原,酷寒且不時出現暴風雪,游牧人趁著這短時間收獲並出售冬蟲夏草,擁有漢人中產階級所視為理所當然的配備。冬蟲夏草,成了現代茶馬古道上的新貨幣。透過影像與文字紀錄下的風土民情,展現出如史詩般的厚度與張力。

再見․香格里拉

詹姆士希爾頓在小說《失去的地平線》所描摹的香格里拉,是以《國家地理》傳奇探險家喬瑟夫洛克(Joseph Rock)的作品為靈感:而麥可山下在開展香格里拉的探尋前,亦曾透過洛克於1922~1935年間在麗江附近所拍攝的作品來認識西藏。過程中,他追尋洛克的腳步,試圖捕捉某種人間仙境的印象,不過,卻也有所失望。畢竟,他來到這兒的時候,已距離香格里拉一詞出現的時間有70餘年之久了。人們所推測的香格里拉可能所在據點,逐漸多了漢人移入後的現代化痕跡,改變了當地人生活,也改變了當地景觀。我們在麥可山下的鏡頭下,見到傳統人文與現代科技同時出現的古今交會,見證到時代在這片人間祕境所刻鑿出的痕跡。於此同時,香格里拉,似乎已隨著物換星移而成了一個更為飄渺神秘的所在,一個存留在失去的地平線之外的傳說之地。●○

Photo/麥可山下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