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  Art & Life   /  Arts   /  《試塗》當代藝術家林明弘的藝術反思

《試塗》當代藝術家林明弘的藝術反思

台灣當代藝術家林明弘,在以藝術創作揚名國際的同時,他把自己定義為油漆工。此番宣言所陳述的是,他對「藝術」這門專業的反思。

鮮麗的花朵,以鋪天蓋地的姿態,在四面八方綻放,林明弘以這大鳴大放的手法,在藝術舞台上被看見。台灣傳統花布上的繁花朵朵,為他鋪灑出一條條通向世界各處的橋,忙碌地穿梭於各國,為博物館或各式建築施點魔法,繁生出屬於各個空間的新生靈魂。

與空間相融的畫作

談起林明弘,大家最先聯想到的,絕對是他歷來各項與空間相互融合的巨型創作。他的巨型畫作,與其說是讓人觀看,不如說是為了讓人置身其中。裝置在牆面、在天花板、在地面的花樣,融入人們身處的空間之中,好比一曲讓人心神舒暢的襯底音樂,自耳邊流瀉而過般的存在,似無形,卻改變了當時當刻的氛圍。這次在《試塗》的展覽空間中,也可見到此項概念的呈現;如何與空間配置,先行於要描繪出什麼題材,是林明弘有別於其他畫家的地方。

「像我籌備這次在誠品畫廊的展覽時,第一件做的事是隔間,而不是去想要畫什麼。誠品畫廊這個空間的設計方法,其實是設計給傳統繪畫的空間,因為它是沒有角落的,呈現出一種平面的感覺。三個空間裡只有兩個牆角,再加上每面牆的下面十公分是空的,整個牆面幾乎等於是飄浮在半空中的獨立狀態。這種既不貼地、又沒有牆角的設計,完全沒有三維空間的感覺,很適合傳統繪畫。因為傳統繪畫是窗口,每幅畫代表的就好比是在這裡打出一個窗口,畫本身是獨立的世界,與這個空間事無關的;所以傳統繪畫會用很厚的那種框,當它吊在牆上時,等於跟這個空間是完全切開的。」「相對來看,我的畫作則是:掛上去時跟這個牆的比例有關,我的畫不是在畫裡面、構圖不是在畫以內,而是跟這整座牆、及其他三座牆一起構想的。也就是說,我考慮的是牆、作品跟空間三者間的關係,這才叫裝置藝術。」

「我的作品占領了一整個面,不管是牆或地,都是建築的一部分,是來搭配這個空間的,不是獨立的一張畫。也因此,有件事會讓我覺得很奇怪:有些人會停留在我12米長、5米高的壁畫前觀看,就像在看一張畫一樣。不是說不應該仔細看,但因為我的畫是不具透視性的,而是屬於這個世界的;它幾乎可以說是背景,就好比是這個空間的配樂。配樂跟演奏會的不同在於,配樂是生活的一部份,可以融入生活,不需要停下任何日常生活中的動作來配合它;相反的,演奏會則是一種焦點,你必須特別騰出一段時間去專注聆聽。以這個邏輯來看,我比較習慣人們就從我的畫前面走過去。」

自1996年首度將台灣傳統花布運用於創作中、2010年拿三塊巨幅花布覆蓋溫哥華美術館大門,以至於到後來其他巨型創作,林明弘所思考的,是藝術創作與其所處位置之環境間的相互關係,林明弘說:「這裡所謂的環境,可以從展場,一路延伸到在什麼地方、在哪個國家。」這當中可以探討到的關係,便不僅止是視覺效果或空間氛圍的問題,還能延伸到文化差異所碰撞出的火花。「畫跟牆的關係,牆跟另外三個牆的關係,都是一直在注重所謂的位置與框。這個框再擴大來看的時候,這個作品跟它的牆、環境、與這個地方(台北市、台灣)的關係,可以一直擴大,我一直在思考的就是這層關係。再來就是觀眾,什麼是觀眾?什麼是作者?作者與觀眾的關係?所以不管回到台灣來或到任何地方的時候,我都會想要找到當地的對象,與我合作、對話。」

對藝術的反思

熟悉團隊工作模式的林明弘,在找來非藝術科系學生一同創作的跨界交流模式中,參與者成為材料的一部分。「這次展出的《Untitled Gathering》系列六張畫,我希望與大學生合作,首要條件是要找沒有繪畫、藝術背景的學生。」這個前提,是為了將「藝術」這件世俗所認定為高尚的事,壓到只有「勞動」的成分;林明弘藉由此舉,反思何謂藝術。同樣的概念,2012年稍早即曾運用於在上海外灘美術館展出的《樣板屋》上,他說:「今年三月我在上海外灘美術館辦了一個展覽叫做《樣板屋》,這也是一個合作案。一開始用了三個主角:我、東京的犬吠建築師事務所及上海當地的工人。最初是我和建築師合作設計工寮給工人住,接著我再和工人一起畫美術館六個樓層的四面內牆。其實這個作品很複雜,與其說是作品,不如說是項目;項目是一個進行中的東西,而作品是完成的;項目的結果不一定是個完整的物件(object),也不一定是一個模型。」

「這個模式,是一個工作的方法。我是跟工人一起工作,為甚麼是工人呢?因為我的創作規模都是合配建築比例,不可能一個人完成,所以都是跟團體一起做出來的。過去我每次都是找當地的藝術學院學生一起工作,自2006年就是用這個方法。不過,2012年時我第一次想把後台的工作方法放到前台來做為主題之一。這個主題就是:把畫畫看成一個勞動(Labor);而要怎麼去展現這個勞動呢?很多人會以為我創作出來的成果是印刷的,看不到實在的那個工,那個工不一定是很專業的工,我想要把繪畫壓到零點,讓它只是勞動,所以找了素人畫家共同來完成這個任務。這樣一來,這就會把高尚的畫畫創作看成工作。而且,這個工作不是工匠,因為工匠是專業的,所以就是把它壓到只有勞動這個層面。」

自未知裡探索

「回到台北籌備誠品畫廊的個展時,我便想跟大學生合作。這群大學生都是很有知識的研究所學生,有學人類學、語言學、會計的等等。我想把人文跟科學領域的人放在一起合作。徵求參與學生時的第一個條件是要完全不會畫畫,也不是學藝術的;第二就是把不同領域的人放在一起;根據這些條件,選出十二個人。每張畫由兩個學生協力完成,一個代表人文,一個代表科學;他們之間會再搭配一個學藝術的學生來進行協助。」

林明弘邊帶著我們在展示著《Untitled Gathering》六張畫作的空間裡穿梭,邊回想著當時的創作經過:「工作過程中,我對這些學生說,『我們來聊天吧』,這其實是我的一個創作方法。我現在人很少在台灣,透過跟在地這些不學藝術的年輕人聊天,了解他們對於藝術的看法;然後,把這張畫當作一個平台,把這些人拉在一起,完成簡單的塗色。」畫作裡,散布著一圈又一圈交疊著的圓,就好比數學符號「交集」,象徵著人文與科學的交集、也象徵著兩個學生因為打工而一同為這幅填滿顏色的同心合力。「畫上面的顏色,是學生們依照我事先選好的顏色,然後自己調出來的。在這個很簡單的任務中,他們也需要互相協調。之所以選這個數學交集符號,跟我這個規劃的意涵是一樣的,這張畫其實三個人一天就可以塗完了,所以在第二、三天時,會討論要不要改,他們就自己提出想法,我把責任推到他們自己身上,我只是四個人中的一票,所以有些我想要的也沒選到。這次,我把主導權往後退,扮演一個協助的角色。」

這次展出的另一系列作品《塗鴉本》,也是以合作的形式完成,林明弘說明其創作源起:「我在上海逛書店的時候,找到兩本小朋友的著色書,一本是家庭用具,一本是武器。前者有各種家店,而後者所列出的武器還不是隨便的武器,很專業,像是防坦克地雷等。我覺得很有意思,它傳達著某種教育,關於暴力的教育、也是一種性別的教育,男生該玩武器,女生該做家事。這個發現勾起了我的好奇。於是我把這些圖案複製出一百份,讓助理拿給就讀小學的小朋友著色,再從中挑選,組成一對一對。把原本A4的尺寸,等比放大,保留小朋友的筆觸,用顏料去畫出來。這系列也是一種跟素人畫家的合作案。」

以繪畫為起點

儘管吸引世人目光的是他透過繪畫改變空間氛圍的力量,這種被裝置藝術的表現,基本上還是根基於繪畫。「我作品的出發點都是從繪畫開始,不管是在建築或是在畫布上,基本上我是個畫家。不過,我是種什麼樣的畫家,倒是很有爭議。2002年在巴黎的東京宮展覽時,曾和一位藝評對話,當時他問了我一句:『你是種甚麼畫家?』,我回他說:『I am a house painter。』用中文來說大概就是油漆工,住家內外要刷油漆時的那種油漆工。當時我是很誠懇地回答,不是在講笑話或招惹他;後來他也捉住這個重點,去分析出我的工作著墨在哪裡。因為油漆工做的事都與空間有關,從室內到建築外圍;而我的大型作品確實是比較接近油漆工的工作。我的大型作品有幾個特徵:一是不能搬動,再者是面積大於一個人可以做的,所以就像油漆工一樣只能到現場塗顏料。這個比喻說起來像笑話,但其實是很清楚的一個角度。」

與素人合作、竭盡所能地抽離藝術被貼上的高尚標籤,林明弘作品的表現方式,究竟該如何定義?是畫家?還是有其它稱謂?「我的作品中一直有所謂的『畫』,也就是傳統中那種可以移動的畫,這類作品一直和我其他大型作品同時間地平行進行著。我在畫布上畫畫的方法,跟大型畫作的方法其實是一體的,只是畫布作品掛在牆上時,會比較有一種self-conscious,會比較注意自己在做什麼;相較之下,大型畫作就脫離了在畫布上作畫的問題。」

藝術之外

目前旅居上海的林明弘,日前應誠品畫廊之邀,返台籌備個展《試塗》。開展前的構思籌備期間,他獲得了近年來難得的悠閒時光,得以捉住一點空檔,沿著台灣的北海岸,一路駛往宜蘭,享受在晴空下衝浪的快意。2012這一年,林明弘先後參與了四次海內外的展覽,而他的策畫往往都是需要事前規劃的大型創作,陣仗之大,費時耗神;一旦有時間待在上海家中時,生活步調多半以那對正值活動力旺盛的兒女為主。也因此,對現在的林明弘來說,幾乎很難得有機會去做衝浪這種很個人的運動,「衝浪是我從很年輕時就有的興趣,這陣子是剛好因為一個人待在台北工作,才可以比較有機會彈性地抽出時間去做這件事。這對我目前的生活來說,是很奢侈的享受。」林明弘笑著說。自1994年在伊通公園首度辦展,初試啼聲,展露頭角,人們討論的常是他運用了凝聚著台灣人共同時代記憶的傳統花布作品,或者是他身為霧峰林家長孫的顯赫身份。而這次,很難得的,我們也探訪到了林明弘之於藝術以外的生活面貌。●○

Photo/陳忠正

 

Share:
0
    0
    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空空如也!